教师资格证
当前位置: 牛账网 > 教师资格证 > 历年真题 > 第二节 儿童观

第二节 儿童观

来源:牛小编 发布时间:2022-04-14 阅读人数:1466

免费提供专业会计相关问题解答,让您学习无忧

木德老师 官方答疑老师

职称: 特级讲师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热度持续走高已经不是新鲜事了。通过实施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考查申请人是否具备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素养、教育教学能力和教师专业发展潜质,下面就和老师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有关第二节 儿童观问题的解答吧。

  牛账网为大家提供幼儿综合素质必刷2000题,发布教师资格复习资料、练习题和参考答案,让大家畅游教资题库,帮助考生了解教师资格考试的题型和难度,让大家轻松拿证!

  第二节 儿童观

  刷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C题干中的教师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2.【精析】A从表中可以看出,儿童从4个月到36个月大期间,从几页几页翻书到一页一页翻书,从能叠23块积木到能叠910块积木,说明儿童精细动作的发展前后是有联系的,先前的较低级发展是后来的较高级发展的前提,是一个量变的过程,体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连续性。

  3.【精析】B儿童的心理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发生“质变”,使幼儿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在一定年龄时期往往反映出新的特点。题干中幼儿对瓢虫感兴趣、好奇,是其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体现,而老师让小时丢掉瓢虫,没有认识到幼儿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4.【精析】A儿童的心理时刻都在发生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发生“质变”,使幼儿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题干图中所示体现了儿童的感觉、语言、高级认知技能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达到了发展的高峰期,也侧面体现出不同的年龄阶段有发展的特色,表明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阶段性。

  5.【精析】D个别差异性是指在儿童发展具有整体共同特征的前提下,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在表现形式、内容和水平方面,都具有独特之处。“聪明早慧”“大器晚成”即是不同个体的发展在时间早晚上的差异性体现。

  6.【精析】A人的能动性是在人的活动和生活中产生并表现出来的,人是在以自己的活动为中介同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接受着环境的影响,同时也改造着环境,改造着自己。从个体发展的各种可能变为现实这一意义上来说,个体的活动、个体的社会实践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育必须通过引领和组织学生的主体活动来促进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的发展。因此,A项错误。B、C、D三项说法均正确。

  7.【精析】B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的潜能,且具有自身发展的规律,对于问题学生,学校应全面的多角度的对其进行了解,然后耐心教育,使其能够改正。A、C、D三项都不符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8.【精析】D幼儿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幼儿教师要看到幼儿的这一重要特点,对每一个幼儿都要充满信心,维护每个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因此,老师可以试着让小樱发勺子,慢慢地培养她的自信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9.【精析】A儿童的身心发展尽管很快,但他们毕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期,因此具有幼稚性,幼儿身心的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完善、不成熟,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幼儿教师应努力地呵护、照料和关心他们。题干中欢欢总是将颜色涂到轮廓的外面,是由于其手指灵活能力发展的不完善造成的,此时教师应该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幼儿给予理解和鼓励,而不是批评和指责,更不应该当着家长的面说一些会挫伤幼儿积极性的话语。因此,李老师的做法是不正确的,忽视了幼儿的动作发展特点。

  10.【精析】B“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该关注学生的独特性,因材施教。

  11.【精析】A人类智能具有多元性,学生是独特的个体,因此,我们在对学生评价时要进行多方面评价。题干描述的重点是“衡量的尺子”,这是在强调评价学生的标准要多元化。

  12.【精析】C教师应本着“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正确看待幼儿,把他们看作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学习和权利的主体,尊重幼儿、促进幼儿发展。题干中该教师讽刺幼儿,没有体现出对幼儿的尊重。

  13.【精析】C幼儿是责权主体,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人,我们要尊重幼儿的人格。因此,王老师的做法正确,体现了对幼儿的尊重。

  14.【精析】D“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以幼儿为中心,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私拆学生信件”侵犯了幼儿的隐私权,没有把幼儿当作责权主体,违背了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15.【精析】D“幼儿为本”的含义是: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但幼儿为本并不意味着让幼儿主动选择课程,故D项做法不正确。

  16.【精析】C赵老师注意到班级中有不合群的小朋友,并想办法让他们融入群体中,促进了他们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体现了赵老师能够关注每个幼儿的发展。

  17.【精析】B“没关系吧,需要帮助吗?”前半句体现了教师对幼儿情绪的关注以及对幼儿的关心和爱护,后半句则体现了教师对幼儿主观能动性及自我教育的尊重,先引导幼儿自己站起来,如若需要教师再进行帮忙,体现了幼儿的主体地位。

  18.【精析】B“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意思是“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强调的是兴趣与热爱的重要性,体现在保教过程中,即应让幼儿有愉悦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19.【精析】D幼儿期是人格形成的关键期,若在这个时期对孩子实施正确的教育,好好引导,有助于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对其一生都有重要影响。“组织幼儿讨论玩具使用规则”可以使幼儿树立规则意识;“让幼儿说明争抢玩具的理由”可以了解儿童争抢玩具背后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表扬幼儿的分享及合作行为”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习惯;“让争抢玩具的幼儿站到墙角”不仅不能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还有损幼儿的人格尊严。故A、B、C三项做法均合适,D项做法不合适。

  20.【精析】B张老师只挑选“好的幼儿作品”,没有体现公平性。李老师将每个孩子的作品都展出,做到了关注每一个儿童,符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21.【精析】D教师在保教实践中应用“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时,应正视差异,认识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存在不同的发展水平,具有不同的情感和社会需求,做到因材施教。点点初入园不愿意午睡,甚至不愿意靠近自己的小床,教师应及时关注到幼儿的个别需要及情感需求,引导幼儿午睡,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午睡习惯。

  22.【精析】A“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深入研究幼儿,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兴趣、才能、好奇心等,利用儿童的思维方式与强项,构建适合儿童发展的环境。在本题中,教师应采用鼓励为主的做法,引导小虎仔细思考。

  23.【精析】D“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要深入研究幼儿,针对幼儿的不同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小明爱举手,但正确率不高,说明小明并没有对问题深入思考;小强不爱举手,但是每当老师点名提问却能答对,说明小强的积极性不够。所以,董老师应该激发小明勤思考,鼓励小强多举手。

  24.【精析】B在幼儿园里,幼儿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教师的语言一定要简单、明确、通俗易懂,而且要富有趣味性,使语言系统尚未完善的幼儿们喜欢听,喜欢与教师交流。题干中李老师把吵吵嚷嚷、不好好吃饭的小朋友们比作蜜蜂,体现了老师语言的趣味性。

  25.【精析】D“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我们要发现儿童的特点,鼓励儿童的强项,改善儿童的弱项,即题干所述的以表扬激励为主。

  26.【精析】D“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在与儿童交流时需要尊重幼儿的思想意愿,以幼儿为主,以正面教育为主。A项不准玩椅子,这是一种命令的口气。B项忽视了幼儿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就因为辰辰摇晃椅子就说他是多动症,这是不尊重幼儿的表现。C项没有关注幼儿。在幼儿园应把幼儿安全放在工作的首位。因此,D项说法比较恰当。

  27.【精析】D尊重是践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前提。在与幼儿相处的过程中,吴老师全身心地关注幼儿,与幼儿积极地互动,这些行为体现了吴老师对幼儿的尊重。

  28.【精析】B“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让幼儿有愉快的情绪和积极的情感体验。孩子不遵守规则时,教师应用适当的方法提醒,而不是批评或视而不见。

  29.【精析】D教育活动中会遇到各种突发事件,对于不太严重的事件发生时,教师首先该做的是继续教学,在处理突发事件的时候尽量不影响教学,处理方式上要做到对学生的尊重,以学生为本。

  30.【精析】D幼儿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在保教实践中,应以幼儿为本,突发事件要以不伤害幼儿的身心发展为前提。因此,幼儿在上课过程中开小差,老师要采用巧妙的方式提醒幼儿集中注意力。A项和C项都是以惩罚的方式来对待孩子的“开小差”行为,会损害孩子的自尊;B项的忽视行为不能帮助孩子改正和进步,也不可取;D项中的做法比较巧妙,可以帮助幼儿集中注意力。

  31.【精析】D“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遇到这种情况,应从学生立场出发,着眼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妥善处理。教师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千万不能在学生面前发脾气,否则会失去教师的威信,也会影响全班同学的情绪和课堂气氛,最好以关心的语气帮助他清醒。因此,D项的做法最不恰当。

  32.【精析】D题干中胡老师针对家庭教育的不当之处及时进行了正确的、有针对性的教育,是正确的,遵循了教育的适时性原则。

  33.【精析】B幼儿园一日活动是指幼儿园每天进行的所有保育、教育活动。幼儿园应充分认识和利用一日生活中各种活动的教育价值,通过合理组织、科学安排,让一日活动发挥一致的、连贯的、整体的教育功能,寓教育于一日活动之中。

  34.【精析】D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性的,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领域。D项“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超出了幼儿园数学部分的学习要求,属于小学阶段学习的内容。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材料中程老师的行为践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具体如下:

  (1)儿童是发展的人。儿童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因此,教师需要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给予孩子期望,多表扬孩子、鼓励孩子。材料中,程老师在日常学习活动中经常表扬萍萍,萍萍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性格也开朗起来,遵从了儿童是发展的人的儿童观。

  (2)儿童是独特的人。每个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各不相同,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老师应该将儿童看成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材料中,程老师看到萍萍性格内向,总是哭着要妈妈这种情况,并没有直接和孩子交谈,而是选择了活泼开朗的小伙伴带领她一起玩耍,还提供机会让萍萍担任值日生,帮助萍萍树立自信心,遵从了儿童是独特的人的儿童观。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每个幼儿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程老师见到萍萍这样比较特殊的、性格内向的幼儿,没有直接对她进行教育,而是通过引导其他幼儿和她交往,创设活动机会增加幼儿自信的方法,让幼儿逐渐建立自信心,最终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体现出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综上所述,材料中程老师的行为符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是值得提倡的。

  2.【参考答案】材料中韩老师的行为是正确的,践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连续不断发展的个体,其身心发展具有巨大的潜能。材料中,韩老师并没有因为幼儿不喜欢洗手就放弃对孩子们此方面习惯的培养,而是结合“儿歌”“摸柚子皮”等自主探究的形式,引导幼儿意识到洗手的重要性,遵从了儿童是发展中的人的儿童观。

  (2)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全面性。儿童机体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完整和谐地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其在身体、认知、品德、情感、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材料中,韩老师注重儿童生活习惯的养成,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每个幼儿都是教育活动的主体,都有自己的思维和判断。材料中,韩老师并没有直接讲解洗手的重要性,而是让幼儿自己实际操作,感知洗手的重要性以及不洗手的危害,遵从了这一点要求。

  综上所述,韩老师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才能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3.【参考答案】材料中张老师的教育行为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孩子身上蕴藏着巨大的潜能。教师要相信孩子,给予孩子期望,多表扬、鼓励孩子。材料中,张老师一开始上课的“三不许”会限制孩子的天性,抑制其探索的欲望,会导致孩子们不自信,不愿意参与活动。

  (2)孩子个体之间是存在巨大差异的。教师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孩子、悦纳错误、多包容。材料中,张老师面对很多孩子不认识生字时,直接请“识字大王”江江来认读,随后便结束了探索活动,体现了教师没有注意到不同孩子发展的差异性,没有做到因材施教,也没有包容幼儿的不足。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确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探究发现。材料中,张老师对于孩子的识字问题,没有给予耐心的引导和鼓励,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和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促进孩子能动的发展,而是直接放弃探索,这些都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4.【参考答案】材料中邓老师的做法符合新课改背景下“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要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材料中,邓老师不但就金鱼之死引发大家在知识方面的讨论,还为金鱼举办了一个葬礼,让幼儿体会到了生命的宝贵与意义,陶冶了幼儿的情操,丰富了幼儿对大自然的情感与热爱。

  (2)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有巨大的潜能和探索意识。材料中,就金鱼的意外死亡,邓老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幼儿答案,而是带领幼儿大胆假设,论证研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3)“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需要确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帮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转变为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探究发现。材料中,邓老师让孩子们分小组热烈讨论小金鱼死亡的原因,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因此,作为幼儿教师,要向邓老师一样,全面贯彻“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一切以儿童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帮助幼儿在各个方面健康快乐地成长。

  5.【参考答案】材料中王老师的教育行为是不恰当的,没有体现“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坚信每个儿童都是可以积极成长的。材料中,王老师没有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亮亮的行为,只是看到亮亮动手打人就用亮亮之前的行为来解释,而没有考虑到这次事出有因。

  (2)儿童是独特的人,教师应将儿童看成独特的个体,因材施教,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材料中,王老师应该考虑到儿童的独特性,意识到亮亮经常有打人的行为背后一定有其原因,作为老师应该因材施教,找出亮亮做出该行为的原因,帮助亮亮取得进步。

  (3)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责任主体。材料中,王老师没有尊重儿童的独立性,没有把亮亮看成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和权利的主体。王老师“狠狠戳亮亮的头”“大声吼”“说亮亮讨人嫌”“长得人不像人”等侮辱性的言行都侵犯了儿童的权利和人格尊严。

  刷模拟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D“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含四层含义:①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规律性。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2.【精析】A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不完善是正常的,而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

  3.【精析】A体育是指向幼儿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幼儿体质、发展其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在幼儿全面发展教育中占首要地位。

  4.【精析】B幼儿智育的内容包括发展幼儿的智力、引导幼儿获得粗浅的知识、培养幼儿求知的兴趣和欲望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5.【精析】C幼儿德育的目标主要是萌发其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等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勇敢、讲礼貌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就要求德育内容要包括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和发展幼儿的个性两个方面。

  6.【精析】A美育即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其基本任务包括:①培养幼儿正确的审美观,使他们具有感受美、理解美以及鉴赏美的知识和能力。②培养幼儿艺术活动的技能,发展他们体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③培养幼儿拥有美好的心灵和行为,使他们在生活中体现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统一。

  7.【精析】B育人为本是以人为本在幼儿教育工作中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在幼儿园教育中主要体现在以幼儿为本方面。

  8.【精析】A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9.【精析】B育人为本就要以幼儿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以幼儿为主体就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把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0.【精析】A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学生还是一个不成熟的人,是一个在教师指导下正在成长的人。李老师能够积极帮助小明,正是看到了小明是处于发展中的人。

  11.【精析】A刘老师不像其他老师一样认为小辉不可教,而是与其做朋友,对其进行慢慢熏陶和感染,说明其能够看到小辉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发展潜力,可以慢慢地对其进行改变。

  12.【精析】D题干中强调儿童身体的发展是先头部,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这体现了身心发展顺序性的特点。

  13.【精析】A“拔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14.【精析】A幼儿心理发展的连续性表现在前后发展之间是有联系的,先前的较低级的发展是后来较高级的发展的前提。

  15.【精析】C幼儿心理时刻都在发生着量的变化,随着量变的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就发生“质变”,使幼儿心理发展呈现出“阶段性”。题干中小班幼儿和大班幼儿有不同的表现,说明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心理特征是不一样的,体现了阶段性的特点。

  16.【精析】B在幼儿期要讲解具体的、浅显的知识,这说明遵循了幼儿期的年龄特征,所以是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点的表现。

  17.【精析】D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具体表现为: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已经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较为成熟的水平。题干所述即不平衡性的体现。

  18.【精析】D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表明教育要抓住关键期,以期取得良好的发展。儿童口语能力在23岁发展得最好即体现了不平衡性的这一特点。

  19.【精析】C狼孩最主要是错过了儿童时期这一高速发展期,所以后期对他的行走、语言等方面的培养都没有达到好的效果,这是错过了关键期的体现,也就是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20.【精析】D个体身心发展差异性的一个表现就是:特殊能力的差异。如有的幼儿擅长绘画,有的幼儿擅长舞蹈。

  21.【精析】A儿童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每个儿童的身心发展,都有其独特之处,班主任根据每个学生的特长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即尊重了个体身心发展的差异性的表现。

  22.【精析】D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个别差异性,因此要因材施教,也就是题干中所说的“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23.【精析】B冰心的这句话体现的是注重学生的发展潜能。儿童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教师应当把儿童当作是发展过程中的客观存在,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儿童,倡导对儿童进行形成性评价。

  24.【精析】B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极快,变化很大,因而具有未定型性。儿童身心的各方面都是可以改变的,儿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因此,不同阶段有不同表现。题干所述即表明幼儿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

  25.【精析】D李老师鼓励家长支持小刚的兴趣,正是由于李老师看到了小刚身上的发展潜能。

  26.【精析】A儿童身心的发展速度极快,变化很大。题干所述表明幼儿身心发展变化迅速,即身心发展的快速性。

  27.【精析】B儿童处于人生发展的特定阶段,具有很大的不稳定性和可塑性,因此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孩子。而京京的老师因为一点小错误就将幼儿否定,说明老师没有看到幼儿的可塑性,没有看到幼儿是处在发展中的人。

  28.【精析】A儿童的身心发展尽管很快,但他们毕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期,因此具有幼稚性。幼儿身心的各个方面都非常不完善,极易受到伤害。因此,幼儿教师应努力地呵护、照料和关心他们。

  29.【精析】A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具有其发展的独特性,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题干所述体现了对幼儿的评价要多元化。

  30.【精析】C独特性是个性的本质特征,珍视学生的独特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独特性也意味着差异性,差异不仅是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关注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1.【精析】B每个幼儿都是一个自我组织系统,一个独立的物质实体。承认幼儿独立性是发挥幼儿主体性的前提条件,承认独立性也就承认了幼儿发展过程的多途性、发展方式的多样性和发展结果的差异性。

  32.【精析】D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育活动过程中。题干中林老师的做法尊重了幼儿的独特性。

  33.【精析】A题干中的这句话说明了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即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儿童是独特的人,儿童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A项说法违背了这一儿童观,因此错误。

  34.【精析】B题干中,教师看到了幼儿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具有自我教育的可能性。因此郑老师才会鼓励幼儿自我观察、自我学习,注重幼儿学习的主体地位。题干中并未涉及不同幼儿的个别差异问题,即独特性。

  35.【精析】B题干中刘老师这种恼羞成怒的反应是对学生的讽刺,伤害了小花的自尊。

  36.【精析】D题干中王老师知道悦悦尿裤子后,没有给予指责、批评和宣扬,而是帮助其保密,给予安慰,并适时教育其以后有尿要早点尿,做到了尊重理解,是尊重幼儿人格的表现。

  37.【精析】D“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爱幼儿、尊重幼儿,把幼儿看作是责任主体。而题干中的老师当众羞辱学生,没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

  38.【精析】B每一位幼儿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有尊严的人,在保教过程中,全班所有幼儿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题干中王老师没有做到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发展。

  39.【精析】C题干中马老师在小可尿裤子时立即批评他,没有顾及小可的感受,也即没有考虑到小可的情绪情感体验。

  40.【精析】C题干中李老师不让学生参加比赛,这样会让学生产生自卑的心理,所以是不正确的行为。李老师一味注重比赛成绩,没有关注到这样会对学生产生不良的影响,忽略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41.【精析】C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心去施教。

  42.【精析】B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包括: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43.【精析】B公平公正地对待幼儿的儿童观是指要公正地对待幼儿,即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幼儿。B项区别对待不同幼儿违背了公平公正的要求。

  44.【精析】C公平公正地对待幼儿要求教师要:自觉学习,提高修养;建立平等的师幼关系,平等地对待幼儿;爱无差别,一视同仁,正视差异;实事求是,赏罚分明;面向全体,点面结合。

  45.【精析】C幼儿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幼儿,首先是要真正尊重和信赖幼儿。

  46.【精析】A题干中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教育公正的要求。

  47.【精析】C让每个幼儿都参与游戏体现了教育公正,做到了关注每个幼儿,符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因此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48.【精析】D“育人为本”要求给幼儿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因材施教,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题干所述即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因材施教原则。

  49.【精析】A幼儿教师要深入研究幼儿就要做到:教师要亲密接触每个幼儿、教师要仔细观察每个幼儿、教师要准确评价每个幼儿、教师要全面分析每个幼儿。A项属于爱无差别的要求。

  50.【精析】C“以人为本”的意思是从一切为了学生长远的发展考虑,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想,面对内向学生,如果不闻不问,将会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所以认识到学生的不足之后,老师应想办法解决,而不是很少提问。

  51.【精析】A自主学习是为了让学生主动的思考,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老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是主导者的角色,所以教师的角色没有淡化。

  52.【精析】B题干中张老师的观点反映了传统的学生观。这一理论把学生仅仅看成是教育的对象,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外来影响的客体;认为教师才是教育活动的主宰,具有绝对的权威。这一理论违背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现代学生观。

  53.【精析】A“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强调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作为发展过程中的人,学生的不完美是正常的,而要求十全十美并不符合实际。把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人来对待,就要理解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足,就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当然,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改正错误,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题干中,吴老师讽刺、挖苦学生的做法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二、材料分析题

  1.【参考答案】张老师的教学行为践行了“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巧妙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值得学习。

  (1)“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发展的人,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需要教师包容,相信他们能够自我改正。张老师对学生的错误没有当面批评,而是用幽默的语言化解了矛盾,对学生的小错误采取了包容的态度,让他们自己纠正错误。

  (2)“以人为本”的学生观要求教师把学生看作是独特的人,完整的人,有自身情感的人。张老师用幽默的语言化解学生矛盾的做法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情感特征,一方面保证问题解决,一方面也避免了他们因为受到批评而自尊受挫,最终使他们“惭愧地低下了头”。

  因此,作为教师,在处理课堂突发事件时应充分发挥教育机智,按照“以人为本”学生观的要求教育学生。

  2.【参考答案】材料中郭老师的行为充分践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值得肯定。

  (1)“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郭老师对于小文的行为并没有批评责骂,反而常常找他聊天,并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体现了郭老师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

  (2)“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独特的人,要做到因材施教。材料中,郭老师根据小文来幼儿园比较早的特点,让其帮助老师给小朋友们分发早饭,最终使小文做事变得井井有条,不断进步。

  (3)“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材料中,郭老师充分调动小文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协助老师的同时也改变了自己,与同学也慢慢交好,学习也不断进步。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践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促进儿童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参考答案】材料中的幼儿教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需要我们引以为戒。

  (1)“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发展的人,有不断发展的潜力。材料中,该教师不仅举办“最坏小朋友”的评选,还一味否定幼儿的行为,这种做法容易打击幼儿的积极性,抑制幼儿的发展潜能。

  (2)“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要以幼儿的发展为本,要关注幼儿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材料中,老师不顾被评选为“最坏小朋友”的沮丧和委屈的哭声,没有关注到幼儿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而且导致该幼儿在各个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差劲,说明其行为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伤害,没有以幼儿的发展为本。

  (3)“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责权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材料中,当幼儿想要争辩的时候,老师没有给他申辩的机会。幼儿是有思想感情的人,需要被尊重。该老师评选“最坏小朋友”是对幼儿人格尊严的伤害,没有把幼儿看成是责权主体。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实践“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把幼儿看成独立意义的人、发展中的人、独特的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4.【参考答案】材料中王老师没有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没有做到热爱幼儿、尊重幼儿,没有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

  (1)“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个幼儿。材料中,王老师对涛涛一直有偏见,没有平等地对待每个幼儿,不利于幼儿心理的发展,更会激化幼儿家长和老师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造成严重伤害。

  (2)“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发展的人,儿童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王老师没有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儿童,对儿童的问题“盖棺定论”,没有给予幼儿发展的机会,更没有看到幼儿发展的潜力,这种儿童观严重阻碍了幼儿的发展。

  因此,作为教师,要践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公平对待每一个幼儿,因材施教,理解和宽容幼儿,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5.【参考答案】材料中张老师的做法比较恰当,符合“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要求。

  (1)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发展潜能。材料中,张老师发现晓敏不主动参加集体活动,而且也没有什么朋友,并没有指责和放弃晓敏,而是主动了解晓敏的情况。这说明张老师能够认识到儿童是处于发展中的人,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

  (2)儿童是独特的人,具有自身的独特性。材料中,张老师了解晓敏的情况之后,因势利导,鼓励晓敏展示自己叠被子的特长,使晓敏变得更加有自信,还交到了很多朋友。这说明张老师能充分认识到儿童是独特的人、具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且能充分发掘每一位儿童的优点和特长,促进每一位儿童的发展。

  因此,作为一名教师,要具备“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做到“一切为了每一位儿童的发展”。正是因为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是独特的人,老师要善于观察儿童的特点,主动与儿童交流,发挥儿童的长处和优点,使每一位儿童都能得到最好的发展。

  6.【参考答案】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没有践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是错误的。

  (1)“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坚持要以幼儿为核心,促进每一位儿童的发展。材料中,老师完全从个人喜好出发评价幼儿,置幼儿自身的独立性于不顾,没有做到以幼儿为本。

  (2)“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当幼儿背不出古诗时,老师没有给予鼓励、信任,而是直接批评,说明其没有看到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没有看到幼儿的发展潜能。

  (3)“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教师要尊重幼儿,把幼儿看作是责权主体。材料中,当幼儿出现背不出古诗时,老师没有了解实际情况,就直接说她笨,这反映了该教师没有尊重幼儿,伤害了幼儿的人格尊严。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必须树立一切为了幼儿发展的核心理念,认真对待幼儿的点滴行为,保护幼儿的人格尊严。

  7.【参考答案】材料中“我”的教育行为遵循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相关要求,值得肯定。

  (1)“我”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这一要求。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强调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材料中,“我”并没因为小强是“调皮大王”就对小强置之不理,而是从小强的答案出发对其加以引导,帮助小强改掉了缺点,使小强获得了进步。

  (2)“我”的教育行为符合学生是独特的人这一要求。“学生是独特的人”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其自身的独特性,有着与成人和其他学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观念。材料中,当小强提出与其他学生不一样的观点时,“我”没有反驳,而是予以接受,并加以肯定,这是对小强独特思维的肯定,尊重了学生的差异性。

  综上所述,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秉承“育人为本”的学生观,尊重学生个体,促进学生发展。

  8.【参考答案】材料中陈老师做法错误,没有树立“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是责权主体。材料中,陈老师对幼儿的错误缺乏耐心,竟然泄露幼儿的隐私,使幼儿变得孤立,给幼儿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侵犯了幼儿的隐私权和人格尊严权,不利于幼儿的发展。

  (2)育人为本的儿童观强调,儿童是发展中的人,身心发展具有快速性、幼稚性和全面性,有不断发展的潜力。材料中,陈老师一味否定幼儿行为,甚至用父亲服刑来刺激训斥幼儿,不但严重侵害了幼儿的人格尊严,给幼儿造成巨大心理压力,更会阻碍幼儿未来的发展。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践行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把幼儿看成独立意义的人、发展中的人,要给予幼儿尊重和帮助,促进幼儿发展。

  9.【参考答案】材料中老师的行为是错误的,违背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

  (1)“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在保教实践中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2)“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要求教师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保护幼儿安全,关心幼儿健康,维护幼儿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幼儿,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

  (3)材料中的教师由于孩子的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比较差,而说出“让你那收破烂的父母把你的脖子洗净”这种话,是对孩子的一种歧视行为,是对孩子人格的一种侮辱。此外,教师把孩子作为反例公之于众,是不尊重幼儿人格的表现,也伤害了幼儿的自尊心。

  10.【参考答案】(1)材料中麦克斯韦的父亲的教育方式是“育人为本”的儿童观的体现。育人为本的儿童观认为,儿童是处于发展中的人;儿童既是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受教育的主体;儿童是独特的生命个体;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儿童是一个具有社会意义的人。麦克斯韦的父亲并没有因为麦克斯韦画得不好而否定他,而是从他的画当中看出了麦克斯韦的数学天赋,并因材施教,引导其成长为一个数学家。这反映出麦克斯韦的父亲始终把麦克斯韦当成一个发展的、独特的、完整的人,并依据麦克斯韦的特质去引导他成长,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2)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①研究和了解儿童的特性。②尊重和维护儿童的人格和权利。③尊重儿童的个体差异。④公平公正地对待儿童。⑤创造条件不断挖掘儿童的潜力。

  11.【参考答案】(1)幼儿当家自主采购活动体现了“育人为本”的儿童观。材料中,教育者考虑到了幼儿发展的需要,遵循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设计出了适合幼儿的活动——幼儿当家自主采购活动。

  (2)幼儿当家自主采购活动体现了教育者以轻松的生活活动,满足幼儿身心发展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超市采购体验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通过采购蔬菜、水果的活动,使儿童的责任感、爱心、社会秩序感、理财能力和团队意识等逐步得到了练习和提高。这启示我们在幼儿教育中,要多开展一些丰富多样的保教实践活动,而且活动的设计要遵循教育性、思想性、趣味性、实践性、渗透性原则,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发展,健康成长。

  查看本书完整答案,请点击下方链接:

  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必刷2000题·综合素质(幼儿园)答案解析

关于小伙伴们提问的问题老师已经解答完毕,希望老师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也希望所有学员在牛账网学有所成,关注牛账网即可了解更多有关教资考试内容。

牛账网2022年教师资格证新课上线,全新升级的新课从多年成功辅导的经验中,以学员实际需求为出发点,结合教资考试命题规律、重点、难点,融入先进的教学理念,针对不同学员开设2022年幼儿园全程班、小学全程班、初中全程班、高中全程班及面试等课程等,为不同学员量身打造,带你高效备考2022年教师资格证考试。

解答不满意?继续提问 >
上一篇:第三节 教师观
下一篇:第一节 教育观
精品课程免费体验
相关资讯
考试问答
热门考证
报考指南
点击下载APP